人才培养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工学083100、 理学077700)博士授权点
发布时间  :  2018-11-02     阅读  :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我国该学科领域最早成立的学科点之一,是“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前身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第一个生物力学硕士点(1981)、首批两个生物力学博士点之一(1986),获生物力学领域第一个国家发明奖(1984)和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1988),沉淀了自身学科特色。2008年获得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从第二轮的第八上升到并列第6名。累计授位博士300余人,硕士500余人,获得了国家优秀博士论文1篇(2003)、全国优博论文提名3篇(2008、2009、2010),重庆市优博论文19篇、重庆市优硕17篇。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多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组织修复材料与生物医药等诊疗干预原创成果,培养了一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创新人才。

本学位点围绕大健康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从生物力学、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及仪器、生物材料与组织修复、生物制药等方向,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在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基础上拥有适应和驾驭未来的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能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以理工、医工结合的学科交叉优势培养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硕士、博士与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主要有4个主要学科方向。

1)生物力学工程

聚焦应力应变刺激下,分子、细胞与组织层面的力学响应及其机制,开展干细胞生物力学及力生物学、心/脑血管系统病变过程的生物力学、血液及血细胞流变学、软组织生物力学及其损伤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阐明力-生物学耦合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与干预中的作用与地位。

近五年该方向通过承担生物力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证实了力生长因子(MGF)可促进肌腱/韧带的修复和再生,揭示了其修复过程的分子机制,为损伤功能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在应力诱导神经损伤、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成因、干细胞生物力学调控等方面也取得了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

2)细胞/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

聚焦医用生物材料与微纳控释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应用新技术,开展骨关节系统修复生物 材料及界面微环境、智能响应性纳微控释系统、心血管支架、生物功能性植入体药械结合等方面的研究。

近五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本方向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5篇论文进入ESI前3%高影响力论文,开发的新型药物缓释冠脉支架已通过中检院产品注册检验。

3)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

聚焦疾病检测诊断、干预治疗及功能康复,开展生物医学微系统、疾病与健康状态无创检测诊断、 神经工程与康复等方向的医学信息检测与功能调控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生物学机制的基础研究,创新医疗电子仪器与系统的工程设计。

近年来在生物医学信息检测新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消化道胶囊内窥镜微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化芯片结合MEMS技术的嗅敏式肺癌无创快速筛查仪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 美国物理联合会联合公开报道;建立了健康物联网核心技术系列国际/国家标准并在多个国家应用;建立了在全国推广应用的“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提升-推广应用”创新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评价体系(即“十百千万工程”),并纳入“一带一路”规划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国际化。

4)生物制药工程

开展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与设计、新剂型设计、药物生物合成、医用农用药物研制等方面的研究。

近5年其研究成果在Bioresource Technol.,J. Agr. Food Chem.,Sci. Rep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重庆市三等奖各1项。 同时在以“克服负反馈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级提取新理念”形成的熊胆粉提取新工艺,成功应用于上海凯宝股份公司痰热清注射剂生产工艺中,为企业新增产值12亿元;基于酶工程技术的体外培育熊胆粉生物反应器达到生物等值的公斤级水平,项目已滚动进入国家十三五新药创制研究中。

平博手机官方网址